一个简单的程序来说明意识的困难问题

作者:Brian Tomasik

首次发布:。最后重大更新:

摘要

本页链接到一个简单的Python程序,旨在说明意识的困难问题。基本思想是,困难问题之所以令人困惑,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创造了一种思想/直觉,认为成为我们是有某种感觉的。这个想法产生的细节对内省是隐藏的,类似于光学错觉背后的神经机制对我们仅凭内省就能描述它们的能力是隐藏的。

当然,这并不能解释思想本身到底是什么。要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请参阅"我对意识困难问题的困惑"。

翻译:  西班牙语

目录

程序

代理的Python代码在这里:HardProblemAgent.pyGitHub版本

Luke Muehlhauser创建了一个注释更详细的程序版本

示例运行

以下是程序的一次运行输出:

你好。

我要看一个物体。
(波长 = 662。)
我看到红色。
它让我想起消防车。

很好。现在,让我看看看到红色是否有某种感觉。
看到红色有感觉吗?
回答:是的
好的,但是为什么看到红色会有感觉呢?
这似乎完全无法解释。很明显,我的大脑可以感知颜色,但为什么当我问自己感知这些输入是否有某种感觉时,我意识到是的,确实有某种感觉?嗯。看来我得去读更多David Chalmers的著作了。

程序的寓意

这个程序的寓意如下。每当我们认为我们感受到红色的红或其他感质时,这是我们大脑产生的一种想法。我们对经验的原始感觉有某种概念,当我们注意到我们的感觉并询问它们是否有独特的质地时,我们会想:是的,它们确实有!

大脑fMRI扫描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思维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我们的感觉确实"有某种感觉"。我们对有意识的直观概念以某种方式编码在我们的神经网络中,我们能够用语言表达的最好方式就是说"它有某种感觉"。我们没有更好的词汇来用语言描述我们的神经元如何反映它们自己的网络配置。

"难以言表的感质"是我们对各种刺激激活的神经编码的最佳描述,因为我们的大脑缺乏进一步分析这些基本神经表征的机制。同样,这个Python程序没有子程序来有意义地反思其自身的低级处理。另请参阅Gary Drescher关于感质可比作"gensyms"的讨论

请注意,这个程序的构建方式与动物大脑不同;它只是为了传达一个想法的要点。

应用于颠倒光谱

这个程序还为颠倒光谱论证提供了洞见。

假设这个程序具有颜色感质的雏形,那么要颠倒这些感质需要什么?例如,我们如何交换绿色和蓝色?

我们可以继续下去,但无论我们如何划分,我们要么得到琐碎的符号变化,要么某些东西变得不一致。归根结底,颜色就是颜色所做的。颜色感知就是处理该颜色所涉及的一系列功能操作。《意识的解释》第12.4章使用类似的论点进一步阐述了这一点。

另一方面,如果有人拒绝朱丽叶关于玫瑰的观点,认为符号本身就是颜色感质所在(同一性理论的极端版本),那么感质可以通过简单的符号变化来颠倒——但这可以用完全非神秘的、物理的方式来完成。例如,类比于C纤维发射应该被称为"疼痛"的想法,人们可以宣称神经编码'10'应该被称为"蓝色体验",即使该编码是由接收绿光引起的,并让观察者想起草地。但以这种方式使用词语相当愚蠢和毫无意义。

为什么意识体验是统一的?

当我看世界时,似乎我可以一次看到面前的所有东西。但如果像困难问题代理所暗示的那样,计算关于某个视觉输入(在它的情况下是一种颜色)的思想是感知该输入的重要部分,那么我怎么能一次感知整个视野呢?在《意识的解释》中,Dennett提醒我们,尽管我们似乎一次"看到"整个视野,但实际上我们只关注其中的一小部分,正如变化盲视注意力盲视所证明的那样。

虽然准确解释为什么我们似乎感知整个视野需要神经科学研究,但这里有一个可能的理论解释,基于Dennett的多重草稿模型。我们的眼睛接收大量视觉信息,早期视觉皮层对其进行处理。然后更高级的视觉信息在大脑中变得可用。因为所有数据都在那里,所以每当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视野的任何给定部分时,我们发现我们可以看到它。所有其他周边项目仍然可用,我们也可以快速将注意力转移到它们上。因此,我们的视野就是许多视觉神经元同时激活传递信息。不需要在某个笛卡尔剧场中重新广播所有数据。每当我们深入注意到某些东西时,我们的大脑只是突出已有数据的特定部分。

摘自《意识的解释》(第257-58页):

当前神经科学研究中对"绑定问题"的不谨慎表述经常预设大脑中必须有某个单一的表征空间(小于整个大脑),在那里各种辨别的结果被放在一起相互注册——将声轨与电影配对,为形状上色,填补空白部分。有一些对绑定问题的谨慎表述避免了这个错误,但细节常常被忽视。

我们所看到的高分辨率来自人类拥有的大量视觉神经元。我们的"嗅觉场"和"味觉场"则远没有那么详细。

这种感知输入数据的方式在简单的计算机程序中也有微弱的体现:数据进入,存储在全局可访问的数据结构中,然后可以根据需要被后续过程使用,这些过程更多地关注它们感兴趣的数据部分。

有一次,我从远处看到电脑上的字母"tornad"。它们实际上是"tornado"这个词的第一部分,但从远处看,我将它们解释为"tomas"——我姓氏的前五个字母。我大脑的语言模型为一元语法"tomasik"分配了高先验概率,所以它将这些字符解释为那个词。我不仅在抽象层面上认为我在看"tomasik"的前几个字母,而且我实际上可以看到那些就是我面前的字母:"tomas"。但如果意识让我们对视野中的一切都有高分辨率的访问,那么我就不应该看到错误的词。Dennett的意识模型更好地解释了这个轶事:我们对视野中内容的判断以更抽象的方式在神经上表示,当需要做出这样的判断时,我们告诉自己我们看到了某些东西。当我的大脑思考它看到的词时,它向(错误)分类该词的大脑部分请求了那个信息。

"我有意识吗?""是的!"

一种思考消除主义对意识的看法的方式,受Michael Graziano的启发,是通过是非问题。考虑你面前丰富的视觉场景。你问自己,"我是否看到了丰富的视觉场景?"你的大脑计算出,"是的,我看到了!它有各种形状和颜色。"同样:

诸如此类。每当我们问自己是否有意识时,我们通过各种内部计算来判断我们确实有意识,这些计算反映了我们自己和我们大脑存储的数据。不难想象编写简单的计算机程序来模仿这些更复杂的心理过程。

当然,我们的大脑(通常)不会字面上地问是非问题。大部分相关处理更加隐含。但想法是类似的。我们大脑的组成部分以各种方式向我们自己表示我们有意识,这些方式是那些大脑组成部分告诉我们事物的方式。

不需要额外的本体论属性来作为"意识"。我们的大脑只是在我们思考这个问题时声称它们有意识,而我们相信它们。

假设你用手指划过手臂。你有的那种感觉是什么?它是各种感觉受体的激活,这些激活在大脑中触发后续效应,最终构建出"我感觉到手指在手臂上"这样的想法。但为什么它感觉像某种东西?它并不感觉像。你的大脑只是在你思考这个问题时坚持它确实感觉像,因为你的大脑将你自己建模为有难以言表的感觉。你有的任何想法,比如"不,确实有某种感觉!"已经被你大脑的宣传机构篡改,以确保符合你有"感觉像某种东西"的体验这一意识形态。你无法到达彩虹的尽头,因为当你移动时,作为光学错觉的彩虹也随之移动。同样,如果你试图比你的思想更快地思考,以找到存在于你对感质的宣传性审查思想之前的"真实感质",你将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进一步的"光学错觉"),这些思考仍然会将感质表示为更远处(即尚未解释)。

按需判断

在一次关于意识的讨论中,Alan Alda指出:"我在我所有的梦中都是主角。"为什么我们在所有梦中都是主角?可能是因为我们在大脑拥有的所有体验中都是主角,在这个意义上,当我们的大脑有感知时,它将它们归因于我们自己。这可能涉及激活某种自我模型来理解情况。

话虽如此,重要的是不要认为这种自我意识归因是在我们的体验到达笛卡尔剧场的意识之前被添加的。相反,我们只是有许多大脑过程在计算它们所计算的内容,当询问我们是否是梦的主角变得相关时(比如当你现在问这个问题时),这种自我归因就可以影响输出反应,例如通过影响言语行为(包括对自己的无声谈话)、心理意象等。一般来说,信息是按需使用的。它们不会全部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大堆东西,然后同时呈现给笛卡尔剧场。